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锡剧在江阴 > 会议动态 > 正文

潘建东在江阴市传承振兴锡剧艺术先进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7/3/16 15:24:00  发布人:金麦穗

在江阴市传承振兴锡剧艺术先进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青阳镇戏曲协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江阴市传承振兴锡剧艺术先进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由于青阳戏曲领导正在南京博物院老戏台为期一周的演出,我受他们的委托来发言。发言的题目是传承创新、振兴锡剧。
一、振兴锡剧  弘扬民族文化
  2011年,青阳镇戏曲协会组建锡剧演出团人员30人,排演经典锡剧《珍珠塔》、《玉蜻蜓》送戏下乡。嗣后,每年排练优秀传统戏,至2016年有演职员40人,共排演《珍珠塔》、《玉蜻蜓(上下)》等8场优秀传统戏,共演出场次420余场,观众达12万余人次。演出区域除青阳本镇,到达月城、璜塘、峭岐、马镇、云亭、山观、堰桥、江阴市文化馆剧场、无锡市锡博馆、南京博物院。剧团多名演员多次参加市级以上锡剧演唱活动,演员徐福东在两届“澄星杯”锡剧票友大奖赛中获一等奖,第三届“江浙沪锡剧票友大奖赛”决赛中获优秀奖;曹玉婉在第二届“澄星杯”锡剧票友大奖赛中获一等奖;李建兴在常熟“尚湖百姓戏曲大舞台”中获月冠军,总决赛获优秀奖,两届“澄星杯”锡剧票友大奖赛中获二等奖;王芳在第三届“澄星杯”锡剧票友大奖赛中获二等奖。
二、传承与创新
  一、传承精华:一是传承精品剧目,如《珍珠塔》、《玉蜻蜓》等,精心排练,请名师指导,忠于经典,奉献经典。观众百看不厌。二是传承流派唱腔,演员根据自身特点学习流派,团内主演形成“梅派”、“彬彬腔”、“王(兰英)派”、“倪(同芳)派”等流派唱腔,并得到锡剧专业人士的肯定与赞赏。三是传承“草台精神”,把戏台搭到村村巷巷,让千家万户的村民坐在门口看戏,蹲在家里听戏,深得广大农民喜爱。
  二、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1:敢于突破传统,根据时代精神改革传统剧目。如锡剧《青丝泪》讲的是男主角忘恩负义,最后悔恨撞碑而亡。结局观众心情压抑。协会经过探索,将结局改成王玉在悔恨交加中与妻儿团聚,并将剧目改为“林娘”,重点塑造女主角林娘善良正直、忍辱负重的形象,最后使丈夫痛心悔悟,重新做人,使剧情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演出后观众反响很好。根据省锡版《玉蜻蜓》及借鉴苏州评弹《玉蜻蜓》演出本,创作了“借银继子、“端阳巧遇”、“厅堂夺子”三场戏,分上下二本戏演出,得到广大观众及锡剧专业人士的认可,在江阴市文化馆演出录像时,再三关照台下观众不要鼓掌以免影响录像,可观众情不自禁一再鼓掌。江阴电视台《暨阳戏台》栏目于2016年春节期间,连续播放,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2:重视锡剧剧本创作,反映现实生活,宣传正能量。近年来,创作了小锡剧《柳暗花明》、《台风之夜》,校园小锡剧《风雨路上》、《一张假币》等,创作3部大型古装锡剧《破笠记》、《血扇坠》、《风雨牡丹亭》,其中《血扇坠》写的是一个清官犯了错误而敢于改正错误的故事,从新的角度反映“反腐倡廉”的必要,获得由湖北省文联今古传奇杂志社、传奇岁月杂志社、新传奇杂志社、中华文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老年才艺大赛文学奖。
  3:演出创新,进行重阳义务送戏进敬老院、春节送戏进社区、义务送戏进学校,邀请“锡剧王子”周东亮来青阳联袂演出锡剧《玉蜻蜓》,观众逾万人。今年1月14日协会携锡剧《林娘》进南京博物院剧场与江苏省锡剧团联合演出,主要演员及乐队均为本协会演职员,演出得到南京戏迷高度评价。2月14号至19号再次进南博院老戏台演出6场折子戏。由顶级知名演员担纲主演与业余剧团同台演出全本剧目,是十分鲜见的,也是锡剧界对本镇戏曲协会的鼓励和肯定。去年协会会长潘建东出资近10万元添置演出大棚近500平方米,450张靠背椅座位,创建了“流动戏院”,真正造福于广大戏迷。
三、热爱锡剧   甘于奉献
  戏曲协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拥有一批热爱锡剧、甘于奉献的文艺积极分子。他们热爱锡剧,执着追求锡剧艺术,不计报酬,甘于奉献,成为本镇锡剧发展创新中坚力量。
  2:拥有一批热爱锡剧、甘于奉献的企业家,他们痴迷于锡剧艺术,主动资助剧团发展,赞助演出场次,参与锡剧演出活动。企业家潘建东被任命镇戏曲协会会长,使本镇锡剧发展注入民间资本及活力。
  3:建立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演出团属镇文联戏曲协会领导。镇文联和文化中心提供良好的排练场地,协会制订各项规章制度、财务制度,排练利用业余时间,不计报酬,演出追求精品,面向观众,坚持每场演出费5000元,演职员仅80元一场补贴,积累资金用于剧团再发展。
  4:加强观摩学习交流,与名团名演挂钩,不断提高演出质量。江阴大剧院、无锡大剧院、无锡大会堂有精品剧目演出,都去观摩学习,并与省锡、江阴等锡剧团挂钩,定时邀请名演指导。
  5:有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镇总工会扶助送戏下乡,每年送戏15场,企业家有识之士赞助,各行政村全力配合,保障了年送戏70场左右。
四、未来的发展与设想
  1:认真学习(国办发【2015】52号)文件精神,搞好锡剧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锡剧繁荣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进一步提高锡剧精品演出质量,走出去请进来,丰富本镇锡剧活动,扩大本镇锡剧知名度。
  3:搞好锡剧剧本创作,力争写出符合时代精神,歌颂主旋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锡剧精品。
  4:物色和培养年轻锡剧爱好者,扩展锡剧创新队伍,不断推进我镇锡剧的传承与创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上一篇:薛国华在市传承和振兴锡剧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下一篇:是赛亚在市传承和振兴锡剧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地址:江阴市益健路32号-1(二楼)芙蓉桥北桥堍 电话:0510-86838999 邮编:214431
Copyright © 2012 jyxij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