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锡剧在江阴 > 小锡班介绍 > 综述 > 正文

锡剧进校园 我们在行动——江阴市“学校小锡班”实践与体会
作者:江阴市教育局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8/1/2 15:05:52  发布人:金麦穗

江阴市教育局

  锡剧,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璀璨奇葩,具有感情朴实、语言生动、乡土色彩浓厚等特点,一百多年来在苏南地区广为流传。2008年,锡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阴市教育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指导性文件,从2010年开始,开始将锡剧融入到学校艺术教育中,大力实施锡剧进校园工程,让学生欣赏锡剧、学唱锡剧,感受地方优秀文化独特魅力。目前为止,在全市20所小学组建专门的锡剧辅导班(“学校小锡班”),在课余时间邀请剧团专业演员来校进行指导。2010年至今,已有近4000多名学生参加“学校小锡班”,其中,40多名优秀苗子已被省、市锡剧团定向招收,成为锡剧传承人。各校“小锡班”排练了100多台传统和新编锡剧节目,每年在校园、社区演出150多场,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上海电视台节目录制,还应邀赴韩国进行交流演出。
  江阴锡剧进校园工程不仅创新了学校艺术教育课堂模式,提高了学生艺术修养,而且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社会道德水准,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江阴市一项特色文化惠民工程。
  锡剧进校园,我们的实践和体会是:
  一、行政驱动,抓好锡剧进校园活动的关键点
  1.领导重视。江阴市委市政府抓住党中央要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教育部教学大纲积极推进优秀地方戏曲进学校的大好时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大力推进锡剧进校园工程。每年的“学校小锡班”汇演、工作总结会、现场推进会,市领导、市政府部门和镇(街道)领导都亲自参加并指导工作。
  2.组织有力。市政府专门成立传承振兴锡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由市教育局、文广新局两位局长担任组长。市教育局、文广新局、财政局各一位副局长任副组长,教育局基教科、教师发展中心以及文化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依据《考核细则》开展工作考评。
  3.参与广泛。锡剧进校园工程已覆盖全市中小学校,发放14.5万册锡剧免费教材,在校学生人手一册。全市17个镇(街道)的20所小学开设了“学校小锡班”,遍布城乡和中心校。参与学生涵盖小学各年龄段,男女生比例适当,既有江阴本地户籍,也有新市民子女。学员有来自传统的锡剧爱好者家庭,也有通过孩子学唱锡剧,带动家长喜爱上锡剧。
  二、多方联动,找准锡剧进校园活动的着力点
  1.专家引领。市教育局联合文广新局特邀锡剧团专业人员编写了“学校小锡班”教学大纲,组织人员讨论修改后定稿,使各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无锡市锡剧院、江阴市锡剧团、华西青年特色艺术团派出50多名专业锡剧老师常年担任“学校小锡班”艺术指导。辅导老师通过“专家讲解+艺术展示”的形式,口传身授,悉心指导。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团长周东亮在云亭实验小学设立“周东亮工作室”,亲自为学生授课。
  2.精选苗子。为保证“学校小锡班”选准苗子、选好苗子,各学校的做法基本相同,首先是在全体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全面动员,招募一批爱好戏剧、先天嗓音条件较好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其次是邀请锡剧团专业老师在学校合唱队学生中进行挑选,将喜欢唱、有潜质的学生选拔进入小锡班。然后是音乐教师通过音乐课发现好苗子推荐进入小锡班。这三个层次的选拔,保证了优质生源,保障了教学效果。
  3.培训骨干。为夯实锡剧进校园工程基础,培养一支常态化、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教育局每年组织全市300多名中小学音乐老师进行锡剧“基本唱腔”、“唱词念白”、“形体表演”等专题培训,由锡剧专业演员进行授课。邀请江阴市锡剧团拍摄了电视教学片,方便师生示范学唱。定期举办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锡剧课型”评比,以及全市中小学生“人人唱锡剧”视频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技能,促使学生热爱家乡戏,增进家乡情。
  4.鼓励创作。市教育局联合文广新局定期举办锡剧唱词和小锡剧创作骨干培训班。培训班创作的时代特色浓郁,以“六爱”教育、人生价值、明向立志为主题的原创作品,配写上锡剧曲调后编入教材。《一块电板》、《圆珠笔的风波》等以学生生活为题材的几个小品,从内容、题材、表演形式上对锡剧进行了当代文化的嫁接和创新,深受观众尤其是学生的喜爱。目前为止,已经创作了22个校园小锡剧,并排练了20个作品上舞台,在全市老百姓都能够看得到的文化馆剧场进行演出,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喜欢与称赞。
  三、活动推动,把握锡剧进校园活动的突破点
  1.开展艺术汇演活动。市教育局目前已经举办了六届全市范围的“学校小锡班”艺术汇演,检阅艺术教学成果,并设立“小芙蓉花奖”,另设奖项有:集体形体基本功、男女声团体唱腔演唱、团体综合性表演、男声唱腔表演、女声唱腔表演、男女声对唱表演等、校园小锡剧。全市每两年举办一次精品节目展演,每届展演均有多个“小锡班”的优秀节目登台展示。
  2.开展校际研讨活动。以“确保培训生源数量”、“教学质量达标年”、“教学质量提升年”、“抓建设、重管理”等为主题,市教育局每学期举办“小锡班”联盟学校现场交流会和校长例会,共同探讨、解决锡剧进校园工程、“小锡班”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开展家校联合活动。家长是保证“小锡班”生源最关键的一支力量,为了取得家长支持,激发学员学习动力,各“小锡班”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小锡班”学生汇报演出暨年度总结表彰会,邀请所有“小锡班”学员家长和学员一起出席,把校级领导总结发言、学员表演、表彰颁奖融为一体。各学校的奖项设置也是独具匠心,有优秀学员和最佳学员,也有“小小梅花奖”等称号,有些学校还将演出剧照冲印出来,在总结表彰会上发给学员留作纪念。这种展示机会与年度总结表彰会相结合的做法不仅对学员起到了鼓励作用,更是激发了家长的积极性,全心全力支持孩子学习锡剧,加大了锡剧进校园的力度、深度与广度。如今,各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家长志愿者,他们活跃在孩子们的每一场演出中,不遗余力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4.开展考核评优活动。市教育局每一年组织专家对全市“小锡班学校”进行年度考核和“模范小锡班”、优秀学员、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班主任评比。并对争创“传承振兴锡剧示范学校”申报学校进行年度考核,评比内容有“看现场”、“看视频”、“看材料”,考核优秀者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这种考核评优机制对锡剧进校园的质量有好的促进作用与提升作用。
  四、社会促动,凸显锡剧进校园活动的支撑点
  1.社会各界关怀。各镇(街道)、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家等对活动予以大力支持,帮助解决师资、场地、服装、道具等困难,经常观摩他们的活动演出,深入到小学员中间,给予了他们极大的鼓励。随着艺术涵养和演出经验的积累,一批“尖子”学员开始涌现,在省市、江浙沪戏曲比赛中频频获奖,多人在中国戏剧“小梅花”比赛中获金、银奖,40多人被省、市锡剧团定向招收,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2.企业慷慨赞助。在教育和文化部门的组织下,“小锡班”参与各镇(街道)组织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为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许多企业的热心支持。江苏华宏医药公司设立300万元锡剧奖励基金,江阴香港江阴商会捐赠1000万元设立锡剧发展奖励基金,每年对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事业单位、学校、村(居委会)、社会组织、家庭及个人等授予奖励。
  五、媒体联动,选好锡剧进校园活动的宣传点
  1.地方媒体连续报道。江阴日报以《小荷才露尖尖角,锡剧自有后来人》、《锡剧进校园,蓓蕾展新容》、《锡剧小花开满园,传承乡韵溢芬芳》等为题,以专版刊登活动消息、演出剧照,宣传活动成效。江阴电视台在春节期间播出“小锡班”节目录像,获得较高的收视率。江阴教育网、学校APP以及微信教育公众号等经常报道锡剧进校园相关消息。
  2.国家、省级电视台持续关注。2013年,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快乐戏园》栏目在江阴拍摄了4集锡剧节目,收视率1.9%,观众达二千多万。央视11频道《过把瘾》栏目组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来江阴录制节目,并在2015、2016元旦与春节期间播出。江苏卫视、上海电视台也多次报道、播放江阴“小锡班”精品展演节目。多家主流媒体的宣传播出不仅提高了锡剧和江阴“小锡班”的知名度,也宣传了江阴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新貌。不少在海外的家乡人通过卫星电视收看了节目,看到锡剧传统艺术在江阴后继有人,感到无比欣慰。
  以“小锡班”为龙头的江阴锡剧进校园工程,历经6年的实践和探索,参与的学生气质更大方,性格更活泼,发展更多元。学校通过深入开展锡剧文化研究,丰富了教育内涵,提升了教师专业品质。通过演出活动和媒体传播,学生带动家长,带动社会共同关注传统戏曲,培养了一大批戏曲艺术的喜爱者、欣赏者、表演者,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把充满文化自信的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校园,振兴戏曲艺术是光荣的使命,艺术教育尤其任重道远。在新的五年规划中,我们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提高相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衔接的原则,让更多的师生、专业团体、社会民间团体等参与进来,实现锡剧全面进校园,继续做好锡剧文化传承的工作。


上一篇:芙蓉花开暨阳城——江阴市“学校小锡班”五周年纪念画册
下一篇:办好小锡班,推动锡剧进校园

地址:江阴市益健路32号-1(二楼)芙蓉桥北桥堍 电话:0510-86838999 邮编:214431
Copyright © 2012 jyxij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