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锡剧在江阴 > 小锡班介绍 > 综述 > 正文

锡剧进校园 梅开满园春
作者:无锡市锡剧院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8/1/2 15:13:35  发布人:金麦穗

无锡市锡剧院

  2015年7月,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文件中,提出“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今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出应加强戏曲通识普识教育,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基本实现全覆盖。戏曲文化进校园已经列入江苏“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戏曲进校园作为涵养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素质的有力抓手,让戏曲文化成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让校园成为传承戏曲的舞台。
  “戏曲进校园”是一项能让未成年人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重拾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当戏曲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中,当古老戏曲与莘莘学子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锡剧进校园”活动意义非凡,既可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多赢之举。
  作为江苏省主要剧种之一、享“太湖一枝梅”之美誉的锡剧艺术是无锡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越剧、黄梅戏共同跻身华东三大剧种。无锡是锡剧的发祥地,锡剧是无锡的一枚靓丽文化名片,于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剧院认为,校园是锡剧艺术普及传承的重要阵地,要十分重视“锡剧进校园”工作,从一开始的在无锡部分小学、幼儿园起步,少数几位演员利用业余时间尝试点点滴滴地教学,到逐渐发展到进入本地数家学校定期授课,再到如今与多所学校签约教学结成长期合作关系,一路走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演员们从舞台上的角儿,化身为校园中的锡剧使者,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催开了朵朵娇艳的锡剧小梅花,校园中满园春色。剧院自2015年开始在江阴市文林中心小学、江阴市长寿实验小学两所学校教学锡剧,两年时间,时至今日,小梅初绽,锡韵流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锡剧进校园,为传统锡剧注入新鲜血液,再加上各级政府从政策引领、精准实施到建章立制,为锡剧传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剧院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工作组织
  每年剧院将“锡剧进校园”纳入全年重点工作并写进目标责任制。实行副院长负责制,分管进校园的目标任务、计划进度、师资安排、活动跟进、成果验收等各项工作。每年年初召集所有授课老师开会,制定计划、分配任务,每月进行汇总,问题情况及时反馈,年底总结会议,对照目标检验教学成果,以完善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2017年,为进一步完善“锡剧进校园”工作组织架构,特在演出团下设培训部,由舞台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名家担任主任,将老师全部纳入培训部体系,由原来的松散管理模式转为部门专人负责制,每所学校的老师固定下来,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延续性和师生的配合程度。由于江阴两所学校相比无锡的学校,每天一堂课上课频率高,而且目标成果要求相对高,因此剧院适当倾斜,在江阴教学集中了更优势的师资力量,培训部主任带头,多位优秀演员共同参与教学。培训部定期向演出团及院部汇报教学工作,逢重要活动赛事或会议由副院长亲自参加;每年年底院部对进校园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对教学质量好、成果显著的老师予以奖励。
  二、坚持流派特色,凸显剧院艺术风格
  众所周知,无锡市锡剧院“彬彬腔”、“梅派”是两块金字招牌,是锡剧界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因此在教学中以“彬彬腔”、“梅派”为主,坚持流派鲜明特色,凸显剧院艺术风格,是每位老师的共识。教学内容也大多撷取流派经典之作,如《珍珠塔》《孟丽君》《拔兰花》《红花曲》《双推磨》《摘石榴》等剧目中经典折子或片段,保留流派的原汁原味。也正是因为流派特色的坚持,在教学中遇到不小的困难和挑战。
  “彬彬腔”是锡剧界流传最广的流派,门下追随者众多。“彬彬腔”讲究字正腔圆,吐字清、咬字正、气息足、送音远是其特色,对嗓音条件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反复听原声唱段,领略“彬彬腔”流派魅力,再由老师一句一句地反复教唱。对于一般的学生,在音高上适当降低难度标准,但要求咬字清晰、调子准不走调;对于先天嗓音条件较好、能冒尖的学生,提高要求,多予练习,要求其把握“彬彬腔”声腔特色,努力掌握“彬彬腔”演唱技巧,最大程度地展示“彬彬腔”特色。
  “梅派”是锡剧“旦行”中影响最大的一支流派,“梅派”唱腔花腔、小腔多,又有喇叭又有箫,起承转合难度大,连大人也觉得学起来非常不容易,更何况一群小学生。比如《摘石榴》中的一句“梧桐叶落正交秋”中“秋”字的拖腔,老师就教了整整三堂课,“秋”字拖腔的运用,婉转多变,展现了“梅派”特色,教唱难度很大,学生们往往不得要领,在音准的把握、拖腔的节奏、运气的方式上存有问题,老师不厌其烦,耐心地逐一突破,一个一个地教,不断地校准,一个一个过关,终于让孩子们掌握了这个难点。可喜的是,部分有灵气、有悟性的孩子,从这句的唱腔学习中,能触类旁通,在其他唱句中也能自觉使用类似的拖腔,这也让老师眼前一亮、觉得付出的诸多努力都有了回报。
  三、采用科学施教,循序渐进不断进阶
  为了让孩子们能爱上学习锡剧,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也做了精心的安排。第一步以鉴赏为主,选择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获奖作品让学生观赏,并辅以解说和现场演示,让学生先走进锡剧的世界,了解锡剧的起源、历程、流派、名家、剧目、音乐、舞美、服装等,并且能够深深浸润其中,被剧目中的精彩剧情、名家风范所吸引,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步进入学习。以精彩折子戏或小戏进行联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遵循艺术规律,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练,引领学生接受。老师在授课中,时刻注重课程设置上寻求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启发。针对低年级孩子,我们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动力,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锡剧学习和经典名段欣赏结合起来,在审美过程中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随着孩子对锡剧的了解逐渐加深,我们对学生的要求相应提高,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每一个动作和声腔呼应,充分开发调动学生的艺术细胞,激发主观能动性,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慢慢变得有模有样。老师们还鼓励孩子学戏、学习两不误,两者兼顾好,每学期开学后老师都会给学了锡剧之后还能在文化成绩上拿到三好学生的孩子们奖励学习用品,更加激发孩子学习锡剧的热情。
  第三步登台表演。登上舞台展示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能够成为锡剧小明星将让他们获得十足的收获感和自豪感。他们会明白,只有台下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勤学苦练,才能在台上绽放璀璨夺目的光辉,才能感受聚光灯聚集身上的那份荣耀,一分辛苦一分才,学戏如此,人生的其他征程也是一样,惟有付出,才有收获。
  学生们只有完整地经历了学、看、演的过程,尝到学戏的酸甜苦辣,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体会到锡剧艺术魅力。
  四、协调统筹安排,全力保证教学任务
  剧院每年艺术工作纷呈,排练、演出、参加活动赛事不断。因此有时排练演出与教学发生冲突,老师们既要演出又要教学,分身无术。但剧院总是对进校园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最大程度地保证进校园授课不受影响,如遇演出会安排其他演员顶替角色,排定演出计划时错开教学时间等,基本保证全年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今年上半年剧院《珍珠塔》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赴全国巡演,60人组成的剧组,周期长达两个月,为保证进校园工作不受影响,剧院精心协调安排好巡演队伍,确保十多位优秀演员留在无锡继续教学,未因《珍珠塔》全国巡演这一开剧院历史先河首度赴全国20余座大中城市演出的重大活动而耽误教学。
  此外,老师难免会遇到身体不适、照顾家人、孩子升学等各种情况,但都能以大局为重,尽可能不缺席课堂,让每天授课持续进行下去;老师们每天高速上往返路程2小时,能保证准点准时上课。
  今年7月,为了能圆满地完成10月中旬举行的“学校小锡班”艺术展演,在学校已放假的情况下,老师们冒着酷暑赶赴文林中心小学,为参加展演的学生单独辅导,让他们掌握唱和动作要领,并要求他们暑假期间每天坚持练习,不断进行强化和巩固,同时将老师示范的节目内容全程拍摄下来交给学生家长,督促孩子在家中练习。最让老师欣慰的是,一位学生的奶奶在炎炎烈日下专程骑车购买了水蜜桃,大汗淋漓地搬到楼上送给老师,这是对老师不辞辛苦冒高温辅导和高度的敬业心责任心的感激之情,也让老师非常地感动。
  尽全力配合学校参赛。除了课堂教学,老师们还在近年学校参加的多项艺术活动赛事中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化妆、服装等服务,由于是团体作战,参赛孩子数量很多,每次老师都会一大清早从无锡赶赴江阴,在几小时内完成100多位孩子所有的化妆工作,时间紧张,工作量大,老师们坚持一直站着,逐个给孩子化妆,兢兢业业,不辞辛苦。有的活动持续整整一天,老师克服精力、体力不足全程跟进。赛事前夕,为加紧完成排练任务,呈现更佳效果,老师周末放弃休息赴学校为学生加课,反复练习,悉心指点,细细打磨,能为一句唱、一个动作一耗就是半天时间。
  五、硕果累累,喜看新芽嫩叶初长成
  在无锡市“小小红梅杯”大赛中,在江阴市“学校小锡班”艺术展演中,在各种少儿艺术活动赛事中,剧院老师辅导的学生及节目每年都取得了骄人的绩,受到学校、家长的赞许,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舞台上的几分钟,是课堂内外的几许功。几位在学习锡剧过程中脱颖而出的好苗子,平日经老师“开小灶”、多加点化,已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一招一式初具风范,小戏骨大精彩,获得业内好评。尤其是文林中心小学的杜婉颖同学,天资聪颖悟性好,四年级开始学习锡剧,第一年就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过把瘾》栏目的拍摄并获得2016年锡剧进校园五颗星的荣誉。她的爸爸获悉女儿获奖十分高兴,马上给辅导老师发了一个红包。老师婉拒了,说心意领了,孩子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她自身的条件、努力和家长的全力支持配合。在团体展示中,整齐划一的动作,悦耳动听的唱腔,展示了教学的丰硕成果和青少年蓬勃向上的朝气。
  通过学习锡剧的难忘历程,他们说——
  低年级的学生说:“原以为戏曲是爷爷奶奶才会看的,现在才发现非常有意思。穿着好看的戏服、化着美美的妆在台上表演真好!”;
  高年级的学生说:“以前只喜欢看动漫、电视剧、电影,现在学习了锡剧,了解了情节和人物,学会了表演,才发现里面蕴含了这么多大道理”;
  老师们说:“学习锡剧,提升了孩子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家长们说:“自从孩子学习了锡剧,原本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现在变得开朗自信了”。
  在教学中也出现一些问题,由于流行文化的冲击,传统戏曲慢节奏、长拖腔、多古典、远时尚和一成不变的老腔老调有时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为了让锡剧艺术焕发新的活力,我们能迎难而上,在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上下足了功夫,尤其注重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结合本土特色、配合学校主题教育编排新的节目,使“老腔老调”演绎出“新词新意”,也更贴合学生年龄层次和知识层面。
  锡剧进校园很好地展现了中华美学风范,讲述道德故事,弘扬家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引人向真、向善、向美,传承中国精神,让孩子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支持,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向善、向上。
  锡剧进校园,让校园成为锡剧在未成年中传承弘扬的主阵地。不仅让学生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雨露滋润,也让锡剧艺术找到了又一个施展魅力的舞台,弘扬传承之路越走越宽。学生们学习锡剧的过程,成为他们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这是他们与传统文化距离最近的一次接触,也为他们日后学习工作增加了方向和途径,我们相信,或许未来的锡剧新苗会从他们中产生。
  “非遗”传承的希望,寄托就在少年一代人身上。锡剧进校园,从孩子抓起,正是抓住了“非遗”传承的“牛鼻子”。锡剧进校园,培养起一代又一代的小小观众群,将锡剧艺术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发芽、开花、结果,春华秋实,代代相传。抓住了少年一代,就抓住了锡剧艺术光辉灿烂的明天,让锡剧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锡剧进校园”工作,回顾过往,成绩可喜,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无锡锡剧人定将不负众望,推动锡剧艺术在校园的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为文化发展繁荣在做贡献。


上一篇:不忘初心 薪火相传
下一篇:为了锡剧之花的芬芳烂漫

地址:江阴市益健路32号-1(二楼)芙蓉桥北桥堍 电话:0510-86838999 邮编:214431
Copyright © 2012 jyxij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01980号